报道链接:https://proapi.jingjiribao.cn/readnews.html?id=318070
报道全文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党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上,彰显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学院“一融双高”见实效。
谋篇布局 发挥基层组织的引领力和号召力
在党建和业务发展上,学院党建工作“规范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三结合,与“抓党建、促发展、两提高、两融合”紧紧相扣、深度交融,形成“合合”理念,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七个有力和五个到位凝练成“内驱力、引领力、组织力、向心力、稳定力、发展力”。在实际工作中,以规定动作要实干、中心工作出实绩、特色工作有实效的“三实”标准来衡量和落实,保证了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推动“一融双高”落在实处。
学院教工党支部202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4年获批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推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3年来,学院快速发展,新引进各级各类人才19人,为长足发展积蓄力量。在学科建设上,2021年,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哲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24年,政治学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科研项目上,除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外,近几年,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冷门绝学项目1项、思政专项1项,取得全面突破。在科研成果上,2位教师在哲学类权威刊物发表文章。在科研获奖上,学院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
融合推进 凸显学科建设的标识度和厚重感
强化学科特色,聚焦学科内涵发展。学院推动形成高质量哲学学科发展机制,构建基层治理研究、国际政治与区域国别研究双轮驱动的特色政治学学科体系,实现哲学学科与政治学学科融合发展,加快学科自身特色优势建设。
凝聚科研队伍,凝练特色研究方向。学院拥有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构筑起了高水平科研队伍。建设了山东省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中东中亚地区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乡村振兴与城乡基层治理研究中心、儒家与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中心等8个省、校级研究中心(平台)。凝练了儒家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城乡基层治理、国际政治、生命与安全教育等特色研究方向。
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学院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为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入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咨政服务。聚焦生命安全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山东省相关部门共建山东省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践行“两创”精神,坚持不懈推进文化“两创”工作,搭建“羲和讲堂”。深度参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为聚焦孔子家乡大学“为国弘文”使命做出贡献。
创新模式 提升人才培养的竞争力和持续力
以“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高质量人才。学院注重实践教学,本科生专业实践课程占比20%,教师的科研写进田间地头、学生的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积淀形成了学院“政苑三学”特色育人工作品牌,培养学生“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做”的综合素养。
以“协同育人”合力塑造高质量人才。学院哲学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以“定位—平台—服务”为核心的新文科背景下政治学类专业协同育人模式,助力推动政治学专业学生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为兄弟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以“精准教育”全力造就高质量人才。学院创新开展“双学导 双护航”活动,“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形成双学导,带动青年教师联动,在各年级组建学习梯队,在学生思想成长、学业发展方面双护航,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近年来,学生先后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山东省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四届华北地区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第四届山东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案例等多个大赛奖项。
学院将继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强有力的组织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耿晓敏 卢瑞霞 李增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