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曲园精神大家谈】顶天立地 :曲园精神的核心要素

    发布日期:2025-05-21 来源:党委宣传部 审校:刘永礼
    文字:胡长春 编辑:李文振 责编:黄江滔


    圣地学府的曲园人历来有着“顶天立地”的精神品格。

    《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的“健行”象征着刚健、进取,地的“厚德载物”体现包容、宽厚,人应学习天地之德,养成顶天立地、开拓有为的进取精神和厚德包容、立己达人的君子人格。

    人生天地间,自为最当先。人在天地间不是被动的,人能通过修身、学习和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参赞天地之化育,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如孟子所讲“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人可通过对自身心性的修养来了解天地,进而实现与天地的互动,积极参与天地间的变化发展,从而达到与天地共进化的目标。

    儒家思想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人格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都塑造、激励、丰富和充实着曲园人精神世界的崇高内涵。

    儒家文化思想塑造了曲园人的精神气质,弘文励教、报国育人的长期办学实践更加砥砺了曲园师生“顶天立地”的精神品格。

    “顶天”与“立地”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有“立地”,才能有精准的定位和起点,才能有坚实牢固的基础和立足,才能走得踏实、持久、行稳致远;只有“顶天”,才能登高望远,境界高远,才会开阔心胸和眼界,铸成大气象和大格局,才能不断取得事业的更大成就。

    “顶天”体现为对高尚品格和境界的追求,培养师生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心怀大道,兼济天下,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高远的视野和格局去思考和行动,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报国、为国弘文的高度自觉;同时也意味着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在学术研究上瞄准前沿,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于探索未知,致力于在学术领域取得顶尖成果,为推动学科发展和知识进步贡献力量。

    “立地”则强调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和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中,服务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立足社会、扎根基层,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务实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目标。

    “顶天立地”的曲园精神,贯穿于曲阜师范大学七十周年的办学历程和探索实践中,也凝结出具有圣地学府学科专业鲜明特色的累累硕果。

    比如,曾经受到毛泽东主席称赞的《公社数学》,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热潮中,数学系师生深入到学校周边的厂矿企业和田间地头,向工农群众普及“优选法”并将调查资料整理汇编而成。该成果在当时就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极大地推动了运筹学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成为在国内学界有重要影响的重点学科。

    再比如,获批山东省首批高峰学科的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肇始于建校伊始成立的教育理论研究室。长期坚持基础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统一,教学型研究与研究型教学一体推进,构建了贯通的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了中国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智能教育技术研究等方向稳定、特色鲜明、成果突出的建设团队。

    总之,在曲阜师范大学七十年办学实践的各个历史时期,所涌现出的具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和育人成就,无一不是“顶天立地”曲园精神的生动实践和智慧结晶。

    “顶天立地”的曲园精神品格激励着曲阜师范大学的师生既要有高远的追求,又要脚踏实地地奋斗 ,将学术理想与社会担当相结合,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不断超越,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不断追求完善的自我修养和达成更高的人生境界。

    (作者:胡长春,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学校本科教学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