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来讲校史】鹿钦海:忆曲阜师大首届女子足球联赛

    发布日期:2025-01-03 来源:党委宣传部 审校:刘永礼
    编辑:孙琪 责编:黄江滔

    有一种记忆叫大学,有一种情怀叫母校

    今年是学校建校70周年。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将陆续邀请部分师生校友,开设“我来讲校史”人物专栏讲述难忘的曲园记忆,展现不凡的曲园精神,这期让我们共同倾听鹿钦海校友讲述的曲园故事。

          讲述人:鹿钦海,1965年生,山东高密人,1988年毕业于曲师大历史系,胜利油田职工。作品在《中国旅游报》《齐鲁晚报》《中国水利》等发表,出版过散文集《故乡、爷娘和我》


    忆曲阜师大首届女子足球联赛

    我是个十足的球迷。

    “辉煌”的时候,我能记住国足所有队员的个人资料,也演练过无数次最佳阵型。并且世界强队的主力队员资料,也是稔熟于心。什么352,442,451各种打法,什么贝阿佐特、什么桑塔纳,这些世界名帅的摆兵布阵更是张口就来,至于马拉多纳、普拉蒂尼,更是不在话下。

    “痴迷”的时候,是从1982年世界杯开始的。在高密一中的教职工食堂值班室,老师们坐在里面看,我们悄悄地躲在窗外看,甚至课都不听了,只是为了一睹西班牙世界杯那青春激荡……

    1984年迈入曲师大门后,才发现曲师竟然也是个足球氛围很好的所在,当时不但有自己的男子足球联赛,还经常在周末跟兖州矿务局等球队切磋球技,让我们这些以前很有些“叶公好龙”的伪球迷,终于可以在没课的时候,好好地追着足球疯狂一把。

    记着我跟陈少北同学,还一起“入选”了历史系的集训队。虽然因球技,特别是体力等原因没能最终上场比赛,当时的球队右边锋姜伟,后来编剧并执导《潜伏》为电视观众家喻户晓的人物。

    后来曲师大竟然也要举办女子足球赛,历史系学生多,自然要派队伍参加。教练咋办?可能是我云山雾罩的足球战术成功忽悠了郝承敦老师孙学功班长,这一重任就压在了我的肩上。

    我们班25个女同学,虽然大家参加比赛的热情很高,但大部分根本没踢过足球我跟孙学功班长商量后,立马开始了男同学的“以赛代练”在这段时间里,我观察并了解了每个人的优势、劣势、性格特征以及她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

    首先就是把当时个高反应快的孙彩丽同学,安排在了守门员的位置。这可是属于“力排众议”的安排,因为首先是孙同学踢的不错,还跑的快,所以就有队员说,不让她踢,“浪费”人才喔!我立马反驳说,守门员才是最重要的!后来的成绩,完全证明了我当时的判断,因为孙彩丽同学把守的大门,救起了不少险球。安排完门将,我其次看重的是中前场。王英同学身板比较强壮,加上她已基本掌握的左右虚晃过人技巧,右边锋非她莫属了!至于抢点射门的左边锋,自然留给了军人气质很浓的王玉华同学了。中场组织的大任,邹爱华同学调理得有条不紊。她虽然速度不快,但转身特别从容,而且遇到抢截的时候,能够护住球,并大脚传给前面的王英或者王玉华,从而组织起有效的进攻。这属于进攻“铁三角”了吧?

    这可是我跟当时的法国进攻铁三角学来的。只是那法国铁三角在世界杯上折戟沉沙,我们的铁三角,却在决赛的时候一举击溃政治系队,荣获了曲师大首届女子足球联赛冠军!

    中前场定下来了,后场一样要高度重视。咱可不能跟巴西队那样,只注重中前场的华丽进攻,忘了后防线的稳固。经过考察,陶雪莲、赵德琴等同学,安排在了后卫线上,一左一右,她俩钢铁侠一样,牢牢卡在了中后卫的位置上。我当时看过其他队伍的训练,有些系的教练,还在演练着这个那个的战法,但我觉得,就目前她们的技术水平,即使能跑到后场,射门也没啥力气了,以孙彩丽的出击和扑救能力,估计她们也踢不到门框范围里去……

    结果正如当初的分析,因为我们的战术结合了队伍的水平实际,历史系队伍势如破竹。特别跟政治系决赛的时候,双方实力相当,甚至政治系一度压着历史系围攻,但关键时候,邹爱华一记长传到了王英脚下,王英停下球后,吸引数个上来封堵的政治系球员,王英抗住贴身封堵球员后,把球挑给了冲上来的王玉华,王玉华迎球怒射,1:0,赢了!

    年轻真好,能留下这么多青春的故事,让我们细细品尝……